3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合肥大蜀山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现场瞻仰、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同上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缅怀中感悟信仰力量 。教师们整齐列队于烈士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致以深切哀悼。随后,教师们依次缓步绕行纪念碑,将手中的菊花轻放于碑前。一束束鲜花寄托着对先烈的无限敬仰,更凝聚着赓续红色精神的坚定信念。
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教师们走进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从江淮英烈群像到渡江战役珍贵影像,从泛黄的手写家书到斑驳的战斗遗物,展馆内200余件文物和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安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倩倩在参观中表示:“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鲜活的思政教材。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课堂上的育人资源。”
在实践中深化育人使命。 此次沉浸式教学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院长余晖在总结中强调:“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将持续开发‘行走的课堂’,通过实地感悟让红色文化直抵师生心灵,把革命精神融入教学科研,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下一步,学院还将串联六尺巷、陈独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构建“思政实践教学链”,通过参观研讨、内容融入、宣讲实践等形式,促进实践资源向育人成果转化,让革命精神薪火在思政课堂中生生不息。